仙山出好茶,贡水育佳茗。3月30日,2025年“浪漫宣恩·茶贡天下”伍家台贡茶开市仪式举行,现场签售2000万美元茶叶出口订单,6辆大型挂车满载125吨大宗茶从恩施硒茶大市场出发,运抵深圳盐田港后将出口德国。县委书记王闯说,宣恩贡茶历史文化悠久,生态优势明显,先后摘得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”等11块农业国字号招牌,连续七年获评“全国茶业重点县”称号,茶产业规模达23万亩。
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,“要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,坚持绿色发展方向,强化品牌意识,优化营销流通环境,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”。宣恩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深化“南果北茶高山药”产业布局,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年提升计划,2024年出台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4条措施,统筹3000万元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,聚焦大宗茶出海、名优茶出省,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2024年茶叶产值达13亿元,茶叶出口增速达36%。在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:茶园生态环境不一,有效劳动力缺失,高端茶销售难以破局,市场议价能力薄弱,营销体系不够完善......在恩施玉露、利川红、来凤藤茶、咸丰白茶、鹤峰茶、巴东红等恩施硒茶品牌林立中,宣恩贡茶如何突破发展困境,如何实现从茶叶大县到茶叶强县的跨越?笔者认为,宣恩贡茶产业的突围,应从生态筑基、要素添翼、文化铸魂着手。
以生态筑基,构建产业生命线。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茶产业,开发硒茶产品,将“硒”元素的“抗氧化力”“增强免疫力”等作用具象化,让“富硒”不再只是土壤检测报告上的数据,而是消费者心中的品质信仰;发挥伍家台贡茶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”的品牌优势,全力打造“全域欧标茶园”;发展“鄂茶10号”“鄂茶1号”“中茶108”主导品种优势,作为茶园更新、制作伍家台贡茶的茶树品种。构建“富硒有机+欧标示范+特色良种”的三维品质体系,以欧标两百余项检测指标构建起绿色壁垒,以23万亩有机认证茶园筑牢生态底基,建立从“茶园到茶杯”的全流程标准体系,实现从生产基地到品质高地的跨越,保护好宣恩生态产茶县的品牌,厚植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、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以要素“添翼”,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。加强政策支持,从品种、基地、加工、品牌、营销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,全面促进我县茶产业振兴“出圈”;我们应加大项目争取力度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破解产业“血液不畅”问题,增强造血功能,深化“茶产业链”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的推广运用,为茶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;创新人才激励机制,持续贯彻落实“贡水英才”“贡水人才”,并活用恩施州茶业领域“新八级工”人才政策,充分利用茶叶县级人才工作室,开展茶企加工工艺研究、茶艺师培训等,精准引才、育才、用才、留才,切实解决制约茶企人才发展的堵点、难点问题;依靠科技赋能,驱动全链升级,强化基地建设,依托5G智慧茶园,借助大数据、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,实时监测茶园,让“看天吃饭”的传统作业具备工业级的精准度,组建茶叶专业化营销团队,依托“湖北农发直播基地”、抖音助农达人,开展茶产品溯源,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溢价能力,将茶农、茶企、电商、物流紧密联系在一起,打造“山货出山”高速路,实现茶叶管理智能化、经营网络化、服务便捷化;加强产品研发和龙头企业培育,持续推进贡茶系列产品开发,不断丰富精深加工产品,发展袋泡茶、速溶茶、茶浓缩汁、茶色素等硒茶产品,抢抓抹茶巨大产能缺口和价格优势,学习借鉴贵州抹茶发展经验,解决宣恩夏季茶销量低、价格低等难题,实现从第yi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,助农增收,带动300多家茶企上链互联、抱团发展,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,实现从分散内卷到集群共生的产业格局。通过做细做实要素保障,研发销得走的茶叶产品,培养留得住的人才队伍,塑造立得住的茶叶品牌,极大撬动宣恩茶产业的发展。
以文化铸魂,拓宽茶产业价值维度。在消费升级的今天,性价比已不再是竞争力,宣恩茶叶底子好,如何提高其价值?我们应当以文化铸魂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我们可以借助“贡茶历史”文化背景,强化历史厚重感,挖掘制茶非遗技艺,讲好品牌故事,拓宽价值维度,实现茶叶从农产品到生活方式、从地理标志到文化符号的转化,西北茶文化与“丝路”历史关联紧密,我们也可以挖掘“茶马古道”文化元素,打造丝路贡茶,增强情感共鸣,从而打开西北市场;以茶叶种植催生新业态,推进茶、文、旅融合发展。在群山环抱、云雾缭绕、苍翠欲滴的伍家台,国家4A级景区——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掩映在这诗情画意的灵山秀水之中,作为全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4A级旅游景区,茶香与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品茗观光,2024年伍家台接待游客77.29万人次,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444.2万元,当茶园变成沉浸式体验空间,茶叶消费就从商品交易升华为文化体验,创造出了“一片叶子多重收益”的乘数效应,茶区变景区,茶园变公园,茶山变金山。未来,我们可以发挥以县城为核心,以狮子关、东门关为两极的宣恩旅游“金三角”的带动作用,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,积极挖掘开发茶宴、茶俗、茶艺、茶道等茶文化,促进茶产业与旅游、文化、研学、康养等深度融合,着力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。
站在武陵山区的制高点俯瞰,宣恩茶园如碧波荡漾的海洋,这片绿色宝藏的价值重构,关乎10余万茶农的福祉,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当下,宣恩从茶叶大县到茶叶强县的跨越之路,实质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进化之路。当茶叶从农产品进化为文化符号,当硒都茶山飘出科技创新的芬芳,这片绿叶终将在产业变革中完成华丽转身,奏响的就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时代强音。